[导语] 中美互征关税以来,丙烷脱氢、乙烷裂解制氢双氧水装置未来开工情况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涉及丙烷、乙烷类制氢双氧水装置产能527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16%。虽产能占比不大,但单企业平均生产能力近90万吨/年、且多分布在江浙一带,后期此类企业开工的不确定性或缓解华东市场供应压力。
近日中美互征关税,丙烷脱氢(PDH)、乙烷裂解制氢(以下简称丙烷、乙烷制氢)双氧水装置的开工情况成为业者关注重点。因丙烷、乙烷类原料产品较大程度依赖美国进口,那么加征关税后,原料成本大幅增加,未来丙烷脱氢、乙烷制氢双氧水装置开工情况存在变数。基于当前双氧水产能严重过剩的供应现状,双氧水价格长周期内底部震荡运行,那么近日关税战背景下,丙烷、乙烷制氢双氧水装置开工存在变数,能否在一定程度缓解供应压力?
氢气来源多种 丙烷、乙烷制氢占比16%
双氧水上游原料氢气,多为主产品副产氢气装置。按照双氧水氢气来源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煤制、合成氨氢占比最大,约占全国总产能的40%。其次为氯碱氢,占比25%。位居第三位的是天然气制氢,占比13%。丙烷、乙烷制氢装置分别位居第三、第四,此类装置涉及总产能527万吨,共计占比总产能的16%。其他小众类氢气来源还包括甲醇、氯酸钠、苯乙烯等,占比整体不大。

江浙占据半壁江山 供应格局有望重塑
丙烷、乙烷制氢双氧水装置总产能527万吨,涉及双氧水生产企业6家,产能40万吨-140万吨不等,均属于大产能企业,且无一例外,均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三个省份。详细来看,山东地区丙烷脱氢双氧水产能占全省产能的仅18%,但江浙一带丙烷、乙烷制氢双氧水产能占据半壁江山地位,占比江苏、浙江两省总产能的50%,详见图2、图3。综上分析,丙烷、乙烷制氢双氧水装置主要分布在华东,特别是江浙一带,若此类装置无论是后期停产亦或是降负,均将对华东市场特别是江浙地区影响偏重,或将重塑江浙地区供应格局,进而对周边市场包括安徽、山东等地货源流向发生变化。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江浙一带产能偏低、需求量较大,作为净输入性市场,当地需求较大程度依赖安徽市场货源进行补充。自进入 2023年以来,江苏市场随着嘉宏、瑞恒、怡达、菱苏等涉及340万吨新产能投放,同时浙江市场卫星化学、名鑫涉及近50万吨二期装置集中投产,江浙一带近400万吨新产能放量,供应量快速增长,导致市场货源流向逐步发生变化,从净输入型市场逐步向供需平衡,甚至转变至输出型市场,当地供应量除了满足当地需求外,部分货源需向山东、河南、河北、福建等周边市场一带输出。江浙地区丙烷、乙烷制氢双氧水装置总产能437万吨,与近三年来新投产产能量基本一致,如若此类生产企业停产或降负,那么江浙一带供应格局有望再度回归至2023年之前,再度成为输入型市场,从而对安徽、山东、甚至江西一带供应压力进行缓解。
供应过剩严重 消息面传导为主
丙烷、乙烷进口依赖度较高,中国丙烷进口量60%来自美国、乙烷进口量100%来自美国,中美互争关税以来,原料进口渠道影响偏重,未来此类企业开工存在不确定性。以PDH(丙烷脱氢)装置为例,目前国内PDH企业原料库存多在20-30天附近,多数PDH企业多正常生产,涉及的双氧水企业也多维持正常负荷开工,目前对市场的影响更多的是消息面层面上的影响。
从当前双氧水市场现状来看,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价格长周期内底部震荡运行。进入2025年,供应压力居高不下,需求端己内酰胺、HPPO等主力下游更是创下近十年来价格新低,供强需弱的市场背景下,双氧水价格底部震荡运行,由于各地区价格已无明显价差,部分输出型市场生产企业主动减产降负。短期来看,供需端利好指引薄弱,预期双氧水价格短期内仍将底部震荡运行。
关注减产兑现 5月开工存猜想
从双氧水企业开工负荷情况来看,2025年1-4月份双氧水企业开工负荷率整体维持6-7成之间波动,处于行业的偏高位开工状态。那么,基于当前丙烷、乙烷制氢双氧水装置开工负荷的不确定性做出假设,对5月份双氧水企业开工做出预判。如若此类装置在五一后全部停产,那么双氧水企业开工负荷率将降至57%,较当前下滑12个百分点;如若维持5成左右开工,全国开工负荷率将降至63%,较当前下滑6个百分点。就当前江浙地区开工情况来看,截至4月22日,江浙地区双氧水企业开工负荷率高达81%,远高于全国平均开工水平,同样分别按照丙烷、乙烷制氢双氧水装置全停、开5成负荷来看,江浙地区开工负荷率将分别下滑至35%、59%,供应量将有显著收紧预期。

新产能待放量可观 长线或抵消供应损失量
因2025年双氧水价格长期底部运行,部分老产能尚且不能维持正常开工,多存在减产降负情况,因此部分新产能投放整体延期,截至4月下旬,2025年双氧水暂无新产能投放。卓创资讯数据统计,2025年规划内拟投产项目共计591万吨,但新产能的投放往往存在不确定性,按照5成进度投产,预计年底前落地新产能300万吨左右,暂难以弥补丙烷、乙烷制氢双氧水装置全部停产情况下供应损失量,但基本可抵消丙烷、乙烷制氢双氧水装置5成负荷开工情况下装置减产量。

综上分析,基于丙烷、乙烷原料库存、关税政策仍存变数等因素考虑,同时部分PDH企业也正在积极争取从其他国家进口丙烷资源,目前个别双氧水企业已开始停产检修,其他企业开工负荷率并未受到中美关税政策的影响,更多的是消息面层面的影响,重点关注5月中旬后装置减产兑现情况。 中长期来看,中美关税背景下,丙烷、乙烷制氢双氧水装置成本增加已是必然,后期此类企业减产降负概率仍然较大,对双氧水尤其江浙一带供应格局影响明显,或阶段性导致江浙一带出现供应收紧,进而对缓解周边市场供应压力形成较大支撑。但部分因价格偏低而长期停产的装置仍存复产预期、同时未来新产能投放后对检修损失量进行弥补等情况仍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