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卓创资讯 >> 大宗商品行情分析 >> 信息正文
政策观察:先是钢、铝再是铜,还有哪些商品会进入特朗普关税清单?
卓创资讯 2025-02-27 09:07:11

美东时间2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指示美国商务部部长卢特尼克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启动新的国家安全调查。这次关税矛头指向——铜,旨在调查铜进口和国外的铜生产是否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风险。

早些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文件,宣布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的关税。特朗普表示,此举“没有例外和豁免”。

”铜“下杀手,特朗普意图何在?

特朗普此举目的在于重建国内铜生产,确保美国经济的自给自足和国家安全。美国位列全球铜矿储量第六,同时也是前五的铜矿生产大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其对铜等金属资源的需求极为旺盛。然而,其国内产量并不能完全满足自身市场需求,因此进口成为重要的补充。近年来,美国铜进口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制造业的扩张。

美国本国精炼铜产量均不足100万吨,但其本土精铜需求量每年约为170万吨左右,产需缺口将全部由进口量补足,进口依赖度基本占据50%比例。

美国铜进口高度集中,至2024年,智利、加拿大及墨西哥三国的进口占比将近九成。

影响何在?伤敌一千与自损八百

美国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消费国,对各种商品的需求非常旺盛,就大宗商品领域,钢铁、铜、铝、木材等均对海外市场有强需求。

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目的在保护国内原材料供应安全,重塑产业体系,但这都是长期的目标,一个总统任期并不能完成布局和产业重塑,就如特朗普提高300万桶石油产量的目标,在这一任期的末端是有可能实现的,CFA分析师Callum Bruce表示,如果将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ngl)纳入其中,到2028年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高盛预测,2025—2026年,美国石油产量将增长200万桶/日,在特朗普可能第二任期的头两年实现目标的三分之二。

对铜、钢、铝加征关税,旨在提振美国国内相关产业。然而,需注意的是,这些产业已历经长时间的全球化进程,在技术、设备及综合成本方面,美国并无明显优势。新投资亦需承受高成本压力,这无疑增加了其国内工业的综合成本。

美国钢、铝、铜、汽车等产品的进口国家中都有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身影,这是美国产业转移和区域分工的结果,但这也成为特朗普政府产业"不安全”的理由。

短期看,政策会对价格产生脉冲式反应。对铜加征关税消息传出后,纽约铜期货快速拉升,显示市场对这一事件的敏感性和预期影响。

中长期看,一旦征收关税,将增加美国进口铜的成本,可能对使用铜的下游产业如制造业、建筑业等形成成本压力,同时,此举可能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影响美国与其他铜生产国的贸易关系。

总体来看,美国对外加征关税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仅会导致美国自身面临高通胀的风险,对于直接受影响的国家而言,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势在必行。

未来特朗普关税大棒未来挥向何方?

从目前已有的政策看,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行为有避免和中国直接冲突的意图,铜、铝、钢加征关税对中国的影响仍然存在但相对有限。

“特朗普1.0”时期,对华关税优先加征对华进口依赖度低的行业以及进口替代性强的行业,核心考量是试图减少加税对美国本土带来的经济影响。目前来看,特朗普2.0时期加征关税的政策有一定的延续性。

未来,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政策若扩围,有两类产品值得关注,一类是中美双方存在技术竞争的,如部分机电、化工产品、光学仪器,还有一类就是对中国商品依赖度较高的,如杂项制品、鞋帽纺织、小家电等。

目前关税政策的影响更多停留在预期上,仍未实际影响国内消费,要关注后续美国关税政策动向,若加征关税对象转移到与中国关联度较高的品类上,或是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的表征,届时对国内商品的利空或放至最大。